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纪律处分批准权限和手续的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2:05:21   浏览:97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纪律处分批准权限和手续的暂行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纪律处分批准权限和手续的暂行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1981年9月19日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为了进一步做好行政纪律案件的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现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批准权限和手续等问题,作以下暂行规定:
一、行政纪律处分的批准权限
(一)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担任政府行政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由上级机关决定后执行。对于严重违反纪律,不适合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应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予以罢免,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上级机关备案。在罢免前,上级机关可以先行停止其
职务;必要的时候,上级机关也可以予以撤职。
(二)省人民政府委、办、厅、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和降级处分,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省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受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省人民政府委、办、厅、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
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处长、副处长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各主管委、办、厅、局决定后执行,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由各主管委、办、厅、局决定后执行;受开除公职处分,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人事局批准后执行。
(三)行政公署专员、副专员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分别按照本规定关于省人民政府委、办、厅、局正职和副职人员的批准权限执行。
行政公署委、办、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行政公署决定后执行,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行政公署决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行政公署委、办、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行政公署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行政公署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由其行政主管机关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要报行政公署备案;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四)省辖市人民政府委、办、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省辖市人民政府委、办、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由其行政主管机关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要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委、办、局的正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备案;受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公职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县(市、区)人民政府委、办、局的副职和相当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由各该机关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备案;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由其行政主管机关决定后执行;受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受开除公职处分的,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批准后执行。
二、行政纪律处分的手续
(一)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纪律需要给予处分时,要经过一定范围的干部会议讨论。讨论时须通知受处分者出席会议,并允许本人申述意见,也允许他人为受处分的人申辩。做出的处分决定或者结论,须经受处分的本人签署意见。需要上报审批的,要写出书面报告,报送批
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公署,对报批的行政纪律处分案件,应及时审理,经有关会议讨论决定后,以政府或行政公署的名义下达文件批复,由报批单位执行。
处分决定经批准生效后,应书面通知受处分者,并将处分决定装入本人档案。在处分决定尚未批准之前,对于犯有严重错误的工作人员,不宜担任现职的,可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先行停止其职务,其政治权利和生活待遇暂不变动。
(二)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干部,因为违反纪律,只需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由政府人事部门承办;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双重处分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批准权限,呈报党委审查批准。其行政纪律处分,根据党委的建议办理手续。
三、报批案件的材料
凡报批的案件,必须具备下列材料:
(一)处分决定。在决定中认定的错误事实要可靠,是非界限要清楚,定性要准确,处分要恰当,内容应简明扼要。对与定性无关的一般问题,不要罗列在处分决定中。
(二)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要将主要错误事实、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写清楚,同时要说明其犯错误的主客观原因、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本人对待错误的态度等,并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三)证明材料。凡是在处分决定和调查报告中认定的错误事实,都要有准确可靠的证明材料。
(四)受处分者本人对其所犯错误的最后一次全面检讨。
(五)受处分者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如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在上报时,要对其提出的意见,实事求是地加以说明,以供审批机关参考。
关于报批案件的材料份数:需经省人民政府审批的案件材料,报一式七份;备案的材料,报一式三份。各地、市、县(区)人民政府需要的报批案件材料的份数,可自行规定。
四、本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施行。



1981年9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第二次修正)

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青岛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第二次修正)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1993年11月10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3年11月18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4年9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4年10月13日山东
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等十九件地方性法规适用范围的决定》进行修正 根据1997年8月16日批准的《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等十件
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条款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正 1999年6月18日通过的《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青岛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的决定》将本文废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巡察与处罚
第三章 处罚程序
第四章 巡察监督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市容环境卫生,创造安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实行人民警察城市管理巡察制度。
第三条 市公安局设立巡警管理机构,负责全市巡警队伍的统一管理。
各区公安分局设立巡警大队(以下称巡警部门),负责所辖区的城市管理巡察工作。
第四条 市、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管理巡察工作的监督、协调工作。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依法配合巡警部门开展巡察工作。
第五条 巡警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维护城市道路、公共广场(包括与道路、公共广场毗连的开放性绿地、海滩,下同)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二)维护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秩序;
(三)维护城市道路(包括道路两侧)、公共广场范围内的市容环境和市政公用设施;
(四)维护城市道路、公共广场范围内的经济管理秩序;
(五)参加抢险救灾,救助突然受伤、患病及其他急需帮助的人;
(六)依法由巡警部门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妨碍巡警依法执行职务。

第二章 巡察与处罚
第七条 巡警在巡察过程中,发现有危及公共安全和违反社会治安秩序、交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对依照本条例应予处罚的行为,由巡警和巡警部门依照规定的权限予以处罚。
第八条 有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处以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扰乱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的;
(二)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欺老凌弱,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三)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
(四)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
(五)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
(六)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七)胁迫或者诱骗不满十八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节目,摧残其身心健康的;
(八)倒卖车票、船票、机票、文艺演出或者体育比赛入场票券及其他票证的;
(九)利用封建迷信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
第九条 有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处以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
(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
(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第十条 有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一的,依法处以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非法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行为的;
(三)无理拦截车辆或者强行登车影响车辆正常运行,不听劝阻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对沟井坎穴不设覆盖物、标志、防围的,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
(二)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处以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
(一)进行赌博活动的;
(二)出售、出租淫书、淫画、淫秽录像带或其它淫秽物品的。
第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的,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或者警告:
(一)不按规定临时停车或在明令禁止停放车辆的地方临时停放车辆的,罚款五元;
(二)违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指示的,罚款五元;
(三)不按规定倒车或掉头的,罚款二十元;
(四)不按规定停车或车辆发生故障不立即将车移开,造成交通严重阻塞的,罚款二百元。
第十四条 非机动车驾驶员或行人有下列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行为之一的,处以五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在禁止停放车辆的道路、广场停放车辆的;
(二)非机动车违反规定在机动车专用道上行驶的;
(三)骑自行车违反规定带人的;
(四)骑坐、钻、跨交通隔离设施的;
(五)非机动车驾驶员或行人有其他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违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行为的,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随地吐痰,乱倒粪便、污水,乱丢瓜果皮核、纸屑、烟头和包装纸、盒、瓶、袋等杂物,随地便溺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清除,可并处二元罚款;
(二)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倾倒生活垃圾或将生活垃圾倒在容器以外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清除,对个人和单位(含个体经营者,下同)可分别并处二元和二百元罚款;
(三)清运垃圾,不按指定地点倾倒的,责令清除;对责任单位处以二百元至一千元罚款;使用机动车的,每车次对驾驶员并处五十元罚款;
(四)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客运汽车车体严重不洁,对驾驶员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可并处五十元罚款;
(五)运输散体、流体物料未封盖严密污染路面的,向车外抛撒废弃物的,建筑施工污染围挡以外路面的,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五角罚款,并责令清除;
(六)下水道、明沟、暗渠、雨水斗等清出的污泥,绿地、花坛、树木等栽培、整修作业遗留的渣土、枝叶,各种施工作业遗留的渣土、废弃物,未在两日内清除的,按每日每平方米(或每处)处以五元罚款;
(七)下水检查井(古力)冒溢的,责令责任单位两日内疏通、清运;逾期未疏通清运的,每日处以五十元罚款;
(八)摊点经营者未保持责任区域整洁的,处以十元至五十元罚款;
(九)沿街单位的门面、霓虹灯、招牌、画廊、广告栏等未保持整洁完好,单位设置的标语过期未清除,影响市容观瞻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每日处以二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十)在沿街建筑物、电线杆、树木和公共设施上张贴广告、标语及涂写的,每处处以五元罚款,并责令清除;
(十一)在街道两侧悬挂、堆放物品,有碍市容观瞻,经批评教育不改正的,每日对个人处以五元罚款,对单位处以十元罚款;
(十二)在道路广场范围内抛撒、焚烧丧葬迷信用品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清除,可并处以十元罚款;
(十三)对沿街流浪乞讨的,予以收容;对拾荒的,没收其使用的工具,并予以取缔。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至二百元罚款:
(一)未按规定设置围档、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标志的;
(二)高空作业时,抛扔杂物、建筑垃圾的;
(三)竣工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清理场地、拆除临时建筑及施工设施的。
第十七条 有下列违反市政工程设施管理行为的,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占用道路、公共广场或经批准占用道路、公共广场但超出批准范围、期限的,除责令其改正外并按占路费标准二至五倍处以罚款;
(二)擅自在人行道、公共广场上行驶机动车辆或在桥涵及非指定道路、公共广场进行试刹车的,处以二十元罚款;
(三)在道路、公共广场或桥涵上排放、流洒废水及其他污染物,拌合泥浆,打砸硬物,晾晒、冲洗、焚烧物品等损坏路面的,按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一百元罚款;
(四)占用桥涵堆放物料或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处以一百元罚款,并责令拆除;
(五)向雨水斗、检查井扫入垃圾或倾倒污水的,处以十元罚款;倾倒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十八条 有下列违反绿化管理行为的,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绿地内擅自搭棚建房、停放车辆、挖沙、取土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造成花草树木损伤的,处以赔偿费一至三倍罚款;造成花草树木死亡的,处以赔偿费三至五倍罚款;
(二)刻划树木、穿行绿篱,擅自折技摘花、采集种籽、果实,割草,在草坪、花坛内堆放、晾晒物品,在绿地内任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五元至五十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树木赔偿费三至五倍罚款;
(三)在绿地内焚烧物品或用火的,处以五元至十元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五十元至五百元罚款。
第十九条 有下列违反建筑规划管理行为之一的,按违法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五十元罚款,并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强行拆除:
(一)擅自在道路、公共广场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的;
(二)经批准修建的临时建筑逾期不拆除的;
(三)擅自改变临时建筑使用性质的;
(四)擅自在道路、公共广场设置广告载体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行为的,予以制止,并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焚烧垃圾、落叶、枯草的;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二)不按规定熔化沥青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喷砂和从事散发粉尘、恶臭及有害气体作业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的,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对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居民工作和休息,不听劝阻的,处以五十无以下罚款;
(二)擅自在室外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的,对单位处以四千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损坏或擅自拆除、占用、移动市政工程、公用事业、电力、邮电、交通、消防等公共设施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以二百元至一千元罚款。
第二十三条 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的司乘人员,有强行拉客或违反计价收费规定行为的,处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第二十四条 驾驶残疾人专用车从事营业性载客、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驾驶两轮摩托车非法从事营业性载客的,予以制止,没收非法所得,处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罚款,可以并处吊扣一个月以内驾驶证。
第二十五条 对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由巡警将其带至巡警部门或附近公安派出所后,由有关部门按照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由巡警通知其单位家属带回或将其带至附近公安派出所约束到酒醒。
第二十六条 携带无证犬类进入道路、公共广场的,由巡警没收犬类,并对携带者处以五十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扰乱社会经济管理秩序行为之一的,处以三百元以下罚款:
(一)无证经营或在非指定时间、地点经营的;
(二)未经批准卖艺或表演杂耍节目,不听劝阻的;
(三)未经批准出售药品的;
(四)出售迷信品的;
(五)倒卖、兜售免税购物凭证的;
(六)非法买卖国库券、汽油券以及其他有价证券的;
(七)倒卖外汇、金银或者金银制品等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票证或物品的;
(八)在车站、码头、机场强行为旅客介绍住宿、搬运行李的;
(九)强买强卖、非法兜售其他物品的。
第二十八条 本章所列行为,有非法取得的财物、使用的工具或违禁品的,巡警可根据有关规定暂予扣留或没收。
第二十九条 巡警发现在其巡察范围及邻近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或治安灾害事故的,必须立即前往事故发生地进行抢险救灾。
巡警发现事故隐患时,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置。
第三十条 巡警发现在其巡察范围内有突然受伤、患病或急需帮助的人员,必须立即组织救助或解救,医疗单位应予以接纳。

第三章 处罚程序
第三十一条 对依照本条例规定应由巡警或巡警部门予以处罚的,按下列权限进行:
(一)责令改正、警告、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以及暂予扣留非法所得或财物,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由巡警当场执行;
(二)没收非法所得或财物、处以超过五十元不足五千元的罚款、强制执行,由区巡警部门决定执行;
(三)应处行政拘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执行;应实行劳动教养的,按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巡警部门发现案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一)应责令赔偿损失的;
(二)应处以五千元以上罚款的;
(三)依法应由其他部门受理的。
巡警部门对其依法处理的案件,认为案情复杂的,也可以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对巡警部门依照本条规定移送的案件,受移送单位应当受理,并应在六十日内将案件处理结果告知移送的巡警部门。
第三十三条 巡警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场予以制止,给予批评教育;对可以当场处罚的,当场执行处罚,也可以将违法行为人带离现场后,再行处罚。
对决定暂予扣留非法所得或财物的,暂予扣留期限不得超过七十二小时。
第三十四条 对超出巡警当场处罚权限或当场不接受处罚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传唤。传唤有违法行为的人到指定场所接受讯问,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巡警部门可以强制传唤;
(二)讯问。传唤有违法行为的人后,应当及时讯问查证,并作出笔录;对应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讯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取证。巡警部门有权依法收集证据材料,有关单位和公民应当予以支持和协助;询问证人时,应制作笔录;
(四)处罚。对经查证讯问,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应依法作出书面处罚决定。
第三十五条 巡警部门依法作出处罚决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应当出具公安机关统一印制的决定书;罚没款应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扣留和没收财物应开列清单,并按规定程序处理。罚没收入依法上缴国库。
第三十六条 区巡警部门或区公安分局对违反治安管理或道路交通管理行为作出的处理和处罚,当事人不服的,可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公安部《交通管理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程序,分别向区公安分局或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和向人民法院起诉。
除前款规定外,当事人对区巡警部门或区公安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十五日内分别向区公安分局或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次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处罚决定的执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巡警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不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巡警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章 巡察监督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加强对巡警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巡警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第三十九条 巡警必须按规定时间、地点到岗执勤,严禁擅离职守和不按规定巡察。
巡警在巡察时必须佩带标志、着装整齐、警容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
第四十条 巡警和巡警部门应遵纪守法、严格执法、秉公办案、自觉接受监督。
第四十一条 巡警和巡警部门不履行巡察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公安机关或监察部门检举;对经查证属实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或者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和各县级市可依据本条例,在本辖区的城区实行人民警察城市管理巡察制度。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青岛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发布的《青岛市人民警察巡察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1993年11月18日

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务院


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

1984年1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军用标准化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工作,对促进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加速发展军事技术装备,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加强军用标准化的管理,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军用标准化工作应当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军用技术标准(简称军用标准,下同)是为满足军用要求而制订的技术标准,是从事国防科研、生产和使用、维修活动的共同技术依据.
第四条 国家标准凡能满足军用要求的,应当贯彻执行;各部门制订的专业标准(部标准,下同),凡能满足军用要求的,可以直接采用.
第五条 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积极采用.
第六条 军用标准化规划、计划应当纳入各部门的军事技术装备发展和国防科研、生产规划、计划.

第二章 标准的制订、修订和审批、发布
第七条 制订、修订军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军事技术装备的发展和使用要求,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第八条 军用标准包括国家军用标准和各部门、各单位为军事技术装备制定的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军用标准相抵触;企业标准不得与专业标准相抵触.
第九条 国家军用标准是指对国防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国防科研、生产、使用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第十条 制订、修订国家军用标准,应当采取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的形式,按照标准的不同对象和部门的业务分工,由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主办部门和参加单位.
第十一条 国家军用标准,由主办部门提出草案,属于通用后勤技术装备(包括后勤专用车辆,下同)和军队医药卫生方面的,报总后勤部审批和发布;其余的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防科工委)审批和发布;特别重大的,由国防科工委或总后勤部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后发布.
为军事技术装备制订的专业标准,由主管部门审批和发布,并分别报国防科工委、总后勤部备案.
第十二条 军用标准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
第十三条 制订军用标准所需的经费和物资,应当列入各部门、各单位的科研计划.

第三章 标准的贯彻执行
第十四条 军用标准一经发布,各有关部门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检查.
贯彻标准确有困难的,要说明理由,提出暂缓贯彻的期限和采取措施的报告,征得使用部门的同意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报发布标准的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研制军用新产品,必须认真执行标准化的要求.
使用部门在提出新产品的战术技术指标时,必须同时提出标准化要求.
新产品设计前,设计总负责人或技术总负责人应当会同标准化部门组织编制《新产品标准化综合要求》.
设计阶段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必须由设计单位的标准化专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审查签字后,才能使用.
新产品定型前,设计单位的标准化机构应当提出《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
第十六条 已鉴定定型的产品,如因改用标准而影响产品的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应当由设计单位和同级标准化机构提出报告,征得使用部门同意,报有关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审批;如属改进或改型,其更改部分应当按研制新产品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审查.
第十七条 引进军事装备技术,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一般的项目,由各国防工业部、军兵种和总部有关部(局)组织审查;重大的项目,由国防科工委或总后勤部组织审查.
第十八条 军用产品的原料、材料、协作件、外购件、半成品和自制件,均应由检验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或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才能投产或参加整机的装配、测试和各种试验.
第十九条 贯彻标准所需的经费和物资,应当列入各部门、各单位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措施计划.

第四章 标准化机构和任务
第二十条 国防科工委、总后勤部、各国防工业部、军兵种、总部有关部(局)和承担军品任务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或健全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标准化工作.
第二十一条 国防科工委标准化管理机构是在国家标准局的业务指导下,管理军用标准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负责提出军用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军用标准化规划、计划;
(三)组织制订和修订国家军用标准;
(四)组织协调军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督促检查军用标准的贯彻执行;
(六)对重大的军事装备技术引进项目组织标准化审查;
(七)承办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标准化任务.
总后勤部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归口管理全军通用后勤技术装备和军队医药卫生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各国防工业部、军兵种、总部有关部(局)和承担军品任务的有关部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国家军用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制订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制订和实施本部门的标准化规划、计划;
(三)组织制订、修订和审查国家军用标准,并负责必要的协调工作;
(四)督促检查标准的贯彻执行;
(五)负责组织对本部门引进军事装备技术进行标准化审查;
(六)承办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标准化任务.
第二十三条 各国防工业部、军兵种、总部有关部(局)和承担军品任务的有关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标准化工作和承办上级机关交给的标准化任务.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一)开展军用标准化的科学研究;
(二)组织和承担军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
(三)参加新产品以及引进军事装备技术的标准化审查工作;
(四)负责军用标准情报资料的收集、研究和提供使用工作;
(五)承担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军用标准化技术工作.
第二十五条 根据军事技术装备的不同类别和各专业的特点,设立若干个由科研、生产、使用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业军用标准化技术组织.其章程和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六条 从事标准化工作的科技人员,要具有与其所任工作相适应的技术水平、政策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经验,并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七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或个人,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情节与后果的严重程度,按国家或军队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仅限于对军用技术标准的管理,属于装备的体制和系列、使用、管理等,按中央军委有关规定,分别由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负责归口管理.
第三十条 各国防工业部、军兵种、总部有关部(局)和承担军品任务的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订本部门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防科工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